小型鍛造加熱爐根據實際零件尺寸合理選用了孔徑為90mm的感應線圈,淬火感應線圈6個,回火感應線圈5個,淬火使用500kW的中頻電源,回火使用300kW的中頻電源,冷卻用了7.5kW的離心式水泵帶動噴水圈噴水,并使用了一個50t的水冷卻塔,保證其水溫不超過40℃,小型鍛造加熱爐上下料為氣動裝置和接近開關,實現自動上料和下料。
小型鍛造加熱爐通過自動上料→感應加熱→冷卻(淬火)→感應加熱(回火)→自動下料并在連續作業生產線上完成了整個調質工藝。(1)自動上料將零件經人工放至上料臺,經輸送裝置以旋轉方式送入。(2)感應加熱通過輸送裝置的穩速運行,將零件送入淬火感應線圈中,通過固定式紅外測溫儀測溫,對零件進行預熱→測溫→升溫→測溫的溫度控制,達到淬火溫度進入高壓噴水裝置冷卻,完成淬火過程。(3)回火冷卻后的零件經輸送裝置的穩速動行,將零件送入回火感應線圈進行回火,后送入下料區。
脫碳是怎樣發生的7怎樣鑒定脫碳層?采用哪些措施可防止或減少鋼制品加熱時的脫碳?
1.鋼中的碳與加熱介質作用,使工件表層碳含量降低的過程稱為脫碳。氣體介質中的氧化性組分C02、H20、O2,都屬于脫碳性組分,還原性組分H2,也有脫碳作用,鹽浴中的Fe0也會使鋼脫碳。
2.鋼制品在能使之脫碳的氣體介質中加熱時,首先與脫碳組分發生反應的是工件表面奧氏體中的碳。反應的結果是使這里的奧氏體碳濃度降低,促使內部奧氏體中的碳原子向外擴散。表面奧氏體中的碳不斷與介質反應而消失,內部奧氏體中的碳則不斷向外擴散,使那里的奧氏體碳濃度也有所降低,終形成具有一定厚度的脫碳層。連續鍛造爐。脫碳層內奧氏體碳濃度變化的總趨勢是由表及里逐漸,具體分布特征取決于鋼及加熱介質的化學成分以及加熱溫度和保溫時問。經常遇到的情況是,鋼制品加熱脫碳后緩冷,靠近表面有一個全脫碳層。連續鍛造爐。
在微鏡下觀察,全脫碳層的硅微組織全部是鐵素體。與脫碳層毗鄰的是半脫碳層,這里的顯微組織是鐵索體+珠光體。越靠近全脫碳層,珠光體數量越少。采用顯微分析,可以比較容易地測定退火工件的全脫碳層及半脫碳層厚度。連續鍛造爐。
3.防止鋼制品熱處理加熱脫碳的措施與防氧化基本相同。須要注意的是,鋼在氫氣巾加熱不發生氧化,但會脫碳;另一方面,使用可控氣氛進行防氧化脫碳加熱時,對于氣氛的化學成分需要適當控制,不僅要防碳,而且要注意增碳問題。連續鍛造爐。
與并聯諧振共存的中頻爐消諧無功補償裝置并聯諧振的問題確實存在,但是經過我們的研究。消諧無功補償裝置誕生了。他主要針對:功率因數、高次諧波而產生的。為此,電力系統和諧波源用戶都有責任和必要的對諧波裝置加大限制和治理,以保證電力系統和用戶的安全可靠運行,提高整個電網運行的經濟效益。
從一般中頻電源工作原理可知,它是通過三相橋式整流裝置再進行脈沖調頻來進行變頻的,它的正常運行必然產生較大的諧波電流,且功率因數也達不到0.90的要求。中頻電源在正常工況下,產生的諧波電流主要是5、7、11、13、17、19……次,它的主要特征諧波為h=6K±1,K正整數,產生的特征諧波電流與基波電流關系為:Ih=I1/h。
考慮到控制器運行燃弧角(或換向角)的影響,裝置負荷在額定負荷運行時,產生的5次諧波對基波含有率通常不低于20%,7次不低于14%,11次不低于9%,13次不低于7%。在負荷較小時,雖然諧波含有率較高,但實際向電網注入的諧波電流并不大,同時11次以上高次諧波雖然與低于7次以下的諧波電流相比數值較小,但由于低壓側短路容量較小,其阻抗相對較大,故對諧波電壓含有率及低壓側波形畸變率影響較大。